Thierry Mugler的科幻露體時裝

請注意乳頭的部份,真是非常的惡趣味。

【重新聞】一般概念下,服裝存在的目的是蔽體和保暖,Thierry Mugler取消了前者,後者有沒有作用,實在不太清楚。和《Barbarella》的概念一脈相承,也是在重要部位做透明處理。





Thierry Mugler的確藝高人膽大,91年發表的Robot suit已成為時裝界的經典。
穿了之後竟然能夠走動,真的不可思議。
這個好像是去年的新版本
參考資料:
如果今日你還以為身上所穿的衣服只有綿、麻、絲、尼龍、polyester、lycra、wool或viscose rayon才可以做出來,你未免有點落後。可能你會質疑莫非一塊木一塊銅板都可以嗎?對了,或者正確來說,在今時今日在時裝界沒有甚麼是沒有可能的!

看過Prada今個秋冬季系列,不得不對Miuccia Prada在布料上的研究感到心悅誠服,就算你有多在行,都不會估到那塊布是一塊甚麼布,是怎樣製造出來的。其實在好幾季之前,她也實驗過用半透明的乳膠和紙狀的錦綸混合塑膠和緞子,以及結合膠片條子和玻璃碎片。正如她曾說:布料始終是布料,真正特別是在於你怎樣處理它們,將它們放在一起。

今時今日的Prada,絕對是高科技帶動下的名牌時裝產物。相對十多廿年前或者更早期,製衣科技雖沒有今日這麼尖端,不過有些經典設計與設計師的思維就比科技行得更快。時裝大師Paco Rabanne絕對是先驅,早於65年他就已經發表一系列名為〝Unwearable〞的塑膠衣服,翌年更大膽地將鋁片製成衣服,68年亦為珍芳達主演的科幻電影《Barbarella》設計服飾。而Andre Courreges亦早在60年代中期採用塑膠物料,他倆的設計技驚四座亦很有前瞻性,之後亦啟蒙了不少設計師。

已故Gianni Versace是其中之一,82年他就首度發表一系列以細小銅片縫合製成的晚裝裙,銅片與銅片之間的接合位更能造出有如布料擺動的狀態,這種革命性物料其後亦成為各大少品牌的仿傚對象。

直到80年代尾到90年代初,便由法國設計師Thierry Mugler繼續將時裝物料發揚光大,他那經典的robot suit與將電單車概念製成的corset body,當時在時裝界引起極大迴響,還記得92年在George Michael的MV《Too Funky》裡,Mugler這些設計得到更大收視。能夠將工業用物料做衣服之餘,亦做到能夠與人體線條配合,這種高超技巧奠定了日後一眾後輩的意念基礎。

撰文 : Ivan
2007-09-20

這個系列好像是和《花花公子》合作的






 其他設計



相關鏈接:
更多關於robot suit系列的圖片:http://www.members.tripod.com/~pinkplastic/tm/tm.html